“如果我是張一鳴,我會更加激進地全球化?!痹缭?016年,拼多多創始人黃錚,便對抖音集團創始人張一鳴,提出了這樣的建議。
很明顯,黃錚的建議,張一鳴聽進去了。如今,拼多多旗下的Temu,抖音海外版TikTok,成為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出海案例,為公司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。
暫時未能成功出海的美團、京東、快手,只能堅守本土市場,通過提升服務深度,同時削減開支,放棄對大的無限追求,轉而深挖業務價值和利潤空間。
另外的一些,規模增長和業務深度都難以突破的,只能切換賽道,以傳統業務來哺育第二曲線,它們的代表是百度和小米。
出海,深化,換道,中國的頭部互聯網公司們,走到了三岔路口。當下的戰略抉擇,決定了未來的一個時期,它們可能達到的業務高度。
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互聯網新的三巨頭,DAT(騰訊,阿里巴巴,抖音)正式成型。
2023年,中國互聯網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整體疲軟、略顯平淡,為數不多的看點就是,同為電商巨頭的拼多多和京東,一個向上,一個向下。
今年以來,京東集團股價從年初256.17港元/股的高點,一路下跌至10月底最低點93.35港元。近期雖有所回調,依然蒸發了56%,最新市值3542億港元。
美股上市的拼多多,卻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節奏。特別是最近半年,股價近乎翻倍,最新市值1560億美元左右,相當于3個多京東。
二級市場的表現,代表了市場對這兩家公司不同戰略抉擇的態度。
2015年創立的拼多多,用“砍一刀”席卷江湖,短短幾年便躋身互聯網頭部公司,更一躍成為中國電商三巨頭中用戶量最大的一家。
登頂過程中,拼多多就有了出海大計。早在2016年,拼多多創始人黃錚便在央視二套的《對話》節目中表示:如果我是張一鳴,我會更加激進地全球化;因為我們這一代互聯網創業者,跟上一代相比,有更大的全球化視野,更早接受國際資訊,全球化的機會也更大;當你布局全球,而且反過來用全球的資源集中回來打中國市場的時候,可能也會變得更從容一些。
去年9月,拼多多海外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歐美市場上線,并陸續將業務拓展至全球100多個國家,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電商平臺之一,2024年目標GMV為300億美元。
Temu讓拼多多重新走入增長軌道。2023年Q2,公司收入522.8億元,同比增長66.3%,凈利潤131.081億元,同比增長47.3%。
與拼多多創始人隱退后公司平穩過渡不同,京東集團近年來經歷了高層人事的大動蕩。
被視為“劉強東接班人”的徐雷,在擔任京東集團CEO一年后,突然“退休”,CFO許冉接任。前幾天,集團核心業務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去職,許冉兼任。
今年以來,京東集團相當“水逆”。分拆上市的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,4月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后,杳無音信;公司雖然進入了盈利周期,但毫無增長可言,今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僅微增1.7%。
京東陷入增長瓶頸的原因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,是沒有像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一樣,找到出海這第二條增長曲線。
中國1994年接入互聯網,30年來,網民規模已高達10.79億人,這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。
如今,存量時代的中國互聯網市場,正式進入下半場。只有出海,才能重新找到新的增長空間。拼多多、騰訊、阿里巴巴、網易、抖音,都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全球化的受益者。
一家公司的發展,固然要靠企業奮斗,但更要考慮時代進程。對于中國互聯網巨頭們而言,同樣如此。
大家都知道,成功拓展海外市場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們意味著什么。中國互聯網公司也可以充分自信,一旦走出去,成熟的模式和強大的運營能力,可以對海外市場形成降維打擊。
但還是有很多公司未能勇敢邁出這一步。有些是受制于自己的核心商業模式,出海阻力太大;有些是因為轉身太慢,錯過了最佳的窗口期。
美團屬于前者。其核心業務外賣,在中國市場無人可比,但拓展海外市場時,卻只能硬扛成本高、滲透率低以及本土企業夾擊等重重挑戰。
近期,市場傳言稱美團正試圖收購Foodpanda在東南亞的外賣業務,通過資本手段曲線出海。
快手明顯是因為后者。其實,早在2017年,快手的海外應用就陸續上線,與抖音出海的時間差不多??稍诮洑v多款產品的全球廣撒網之后,快手海外業務淺嘗輒止。
直到近兩年,快手國內業務遭遇抖音和視頻號的擠壓,陷入增長瓶頸。無奈之下,公司大舉進攻海外市場,將資源全部砸向Kwai。
不過,抖音海外版TikTok已經走紅,快手想要完成復制,并非全無可能,只是難度太大。于是,快手在海外市場尚未穩固的背景下,開始大幅削減投入。兩年前年支出上百億元,今年前三季度已不到40億元。公司將更多資源,投入到一些關系公司核心業務的基礎設施上,比如在烏蘭察布的數據中心。
京東,其實兩種原因都有。過去,京東聯合京東物流等業務線,組成了非常豪華的電商服務體系,走出舒適圈的動力相對較弱。等到Temu、SHEIN等,已在海外闖出一番天地,再入局就已晚了幾步。
目前,京東物流作為京東全球化的主要抓手,仍在跟著這一輪快遞業出海的浪潮,推進其跨境業務。
它們或許曾經努力地游向對岸,或許還來不及站穩便被一個浪頭打回,便不再執念于此,回到自己的核心圈,謀求更深入的本地市場發展。
京東集團,對內越來越強調服務業務對零售業務的替代。在業務層面,京東借助自己龐大的服務體系,深入各大場景,除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京東養車,現在連保潔、洗鞋也開展了起來。
美團,開啟全面的零售化,用美團優選、美團買菜、美團閃購等業務來提升自己外賣配送系統的運行效率。
快手,一方面以短劇等形式來豐富平臺的內容構成,另一方面,以廣告、直播和電商三大業務來實現流量變現。
既然增長不能無限大,那就追求業績足夠好。所以,2023年,幾乎所有主流互聯網公司,都實現了相當豐厚的盈利。
當然,在它們身后,還有一些相對強勢的細分市場王者,比如旅游市場的攜程,票務市場的貓眼娛樂等,都在追求對本地市場的深耕。
中國14億人口,也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,只要能夠滿足好這個市場日新月異的需求,也能夠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。
市場對互聯網公司的評價,正在逐漸從規模導向,轉向價值導向。規模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指標,也應該加入業績、盈利能力、穩定性等考量標準。
但是,也有一些互聯網公司,在取得所在領域的相對優勢地位后,不僅難以持續增長,本身的業務價值,也很難有進一步提升。
比如說百度,搜索之王,上一個互聯網時代的絕對霸主。在從PC時代轉向移動互聯網的過程中,并未培育起足夠龐大的生態系統,從BAT中掉隊。
這并不妨礙,坐擁超級應用百度APP和愛奇藝的百度集團,擁有相當好的盈利水平,現金儲備更是高達2000億元。
但是,其成熟業務的規模增長和深化的空間不大:智能手機中百度APP幾乎成為標配,增長空間較??;愛奇藝的內容戰略,效率閾值有限;核心業務受制于競爭與環境,出??臻g并不大。
作為互聯網手機品牌中的佼佼者,小米的海外業務其實相當出色,2023年三季度在歐洲的智能手機市占率23.3%,拉美18.3%,中東17.7%,非洲10.7%;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,在65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。
當消費電子行業進入逆周期,形勢比人強。小米手機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增長瓶頸,隨著華為重新出發,必然對其高端化戰略形成沖擊。同時,小米這些年拓展的生態業務,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板塊規模下降,互聯網業務也難以救主。
于是,經歷幾年陣痛期的小米,果斷選擇將智能電動汽車作為第二曲線,再度All In。雷軍表示,“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,我將親自帶隊,相信總有一天小米汽車會成功。我愿賭上人生所有聲譽,為小米汽車而戰?!?/p>
最近兩年多,小米為智能電動汽車投入達到百億元級別。最近,小米汽車SU7正式亮相,引發市場強烈關注。
百度也將智能汽車作為第二曲線的表現形式,其與吉利合作的極越01自稱為“汽車機器人”。不過,百度的內核是智能駕駛系統。我們試乘過百度的蘿卜快跑,相當令人驚嘆。
ChatGPT引發科技界的震撼后,百度全力投入AI,目前文心及文心一言已經經歷了數次迭代。以信息處理的技術積累來看,百度應該是國內最值得期待的AI廠商之一。
小米汽車以及百度的自動駕駛和大模型如果能夠成功,不僅它們能以第二曲線重獲增長動力,也預示著,互聯網公司的換道超車模式成為現實。
原本,沒有誰可以既要又要還要。然而,在“鈔能力”面前,這都不是事兒。
哪怕是一線的互聯網公司,在出海、深化和換道上,基本都只能選擇一個主攻方向,投入所有的資源。但是,騰訊和阿里巴巴,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表示,我都要。
騰訊,早年通過游戲變現流量獲取了巨大的收益。其后,收購了大量海內外資產,多為游戲公司。以自己的流量+資本進行扶持,培育成變現抓手,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。
這幾年,騰訊核心的游戲板塊,由海外業務撐起了主要的增長。另外,在國內市場推進微信特別是視頻號的商業化。除此之外,馬化騰頗為看中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,已經成長為公司的重要增長引擎,收入穩步提升、占比不斷提高。
阿里巴巴與之類似,不過,資本運作的重心放在了零售業務上。通過自建和收購,阿里在海外市場集齊了Lazada、速賣通、Trendyol、Daraz、Miravia和Alibaba.com六大金剛。
上半年,阿里巴巴進行組織結構調整,這六大業務組成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,由阿里合伙人蔣凡掛帥。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表示,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正在為獨立融資做準備。
今年,阿里巴巴旗下的國內電商業務淘天集團,進入低增長階段。國際業務,成為公司最重要的增長點。2023年Q3,在所有主要零售平臺的強健表現帶動下,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整體訂單同比增長約28%,收入同比提升53%。
現在的阿里巴巴,以國內電商業務為基本盤,以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為增長點,讓菜鳥來配合全球電商業務提升服務水平。同時在云智能領域長遠布局——雖然阿里云動不動就出紕漏,也絲毫不影響其在云市場的領導地位。
騰訊和阿里巴巴,是上一個互聯網黃金時代遺留下來的Old Money?,F在,市場上的New Money抖音集團,也開始露頭了。
張一鳴早期以今日頭條為核心,通過流量池模式將字節跳動打造為超級APP工廠。終于孵化出了,短視頻的扛把子抖音。如今,整個公司也更名為抖音集團。
抖音2022年月活近8億,TikTok月活超10億,再加上今日頭條、西瓜視頻和剪映,還有幾個人不是抖音集團的用戶?
一個抖音,相當于好幾個快手。TikTok,又相當于好幾個抖音。
公開信息顯示,抖音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增長,都超過了騰訊,達到了Facebook母公司Meta同期的近九成,大有趕超之勢。它已經成長為世界上賺錢能力最強的幾家公司之一。
最近,市場上已經有人在調侃,如果抖音集團順利上市,張一鳴很有可能代表中國人角逐世界首富的身份。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“斑馬消費”(ID:banmaxiaofei),作者:任建新。
文 / Nova 閱:90
在線預約享受建站8折